我們農場裡的作物,不施肥、不使用農藥、連澆水也是極少的。我們目標是希望將我們的農場,經營成一個沒有石油電能也能有產出的系統,它是一個只需陽光空氣土地與雨水的能量就可以運轉的系統。另外,它還是一個經營成本具競爭力的系統,藉由維持自然生態平衡,不需要肥料、農藥與灌溉就能有產出,即使單位面積產量不若慣行農法,但藉由節省施肥用藥澆水的人力物力成本,單位面積的收益仍然可以維持農民的生計。
  不施肥,那肥份從何而來?不用藥,病蟲害如何處理?這又要從雜草說起,雜草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有機質,我們藉由不斷的割草,將有機質累積下來在土壤的表層形成腐質層,腐質層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,它將動植物的遺體轉換成植物可以吸收的養分,從腐質層的狀況就可以判斷一塊土地肥沃的程度。割草的時間與也方式要注意,我們會在草長高但還嫩綠時割除,因為這個時期草生長最快速,割完很快會再長,所以累績有機質效率最高;將作物附近區域的雜草割下來,集中堆放到作物基部,這樣會使作物基部的土壤更快速的累績有機質與養分。在作物基部覆蓋雜草,在夏天可以還可以降低土面的溫度,在冬天可以保護作物的根部受寒害,還可以抑制作物基部雜草的生長,避免雜草長的太長蓋住作物,可謂一舉數得。除了割草累積有機質,我們還種植綠肥大豆,綠肥大豆的根部有根瘤菌,根瘤菌能將空氣中的氮轉化成氮肥。微量元素則是透過樹木的根部從深層的土壤吸取出來,樹木吸收這些微量元素後,在落葉或枝幹修剪時,樹木所吸收的微量元素便能累積到土壤表面的腐質層。隨著土地越來越肥沃,會有越來越多樣的動植物在土地生存,我們觀察到當生物具多樣性時,自然就開始平衡,每種生物都有但每一種都不過多,害蟲如此,病菌亦如此。作物會有部分被害蟲啃食或得病,但受損的程度總是有限的。
    從踩在地上時腳底的觸感跟觀察到生物的多樣性,很容易便可以感覺到感受到土地肥沃力的增長。我們剛開始種植時,農場裡的長滿了紫花藿香薊幾乎沒別的草,土地踩起來硬梆梆,種樹時連用鋤頭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將土鬆開。到現在第四年了,我們發現草的種類越來越多,動物的種類也越加豐富--瓢蟲、螳螂、螢火蟲、田鼠、蛇、鵪鶉、多種雀類。土地的觸感開始像踩在薄博的地毯,柔軟帶著彈性,撥開草看到土表,團塊狀土壤混合了草根枯枝碎屑。我們每年都會試種玉米,透過玉米植株的生長勢與最後的收成,來觀察土地的肥沃度,到今年在沒有施肥用藥澆水的狀況下,我們發現玉米穗大小已經接近一般的玉米,比較特別的是還帶有一種獨特風味,紅酒也有所謂的風土(terroir)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
利用割下來的雜草覆蓋香蕉的基部,可以保溫保濕兼抑制雜草

不施肥不用藥不澆水的木瓜,產量雖不算豐盛,但需要投入的成本也非常少,重點是超~~好~~吃~~

水蜜桃的基部蓋上雜草,周圍種一圈綠肥大豆,補充氮肥,今年收成兩個水蜜桃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容億梅之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